0755-8885557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一站式服务 行业资讯 私募基金快讯

私募陷入业绩规模双杀低迷期 “大牌”悄然入场

发布时间2018-08-24 05:08 阅读量:561 返回列表

  “事实上,今年以来很多小型私募已经悄然退出了,其中很大部分是完成登记半年后也没有发行产品的私募。”

  “今年是我2011年进入私募行业以来,感觉最困难的一年。市场的持续低迷,监管的日益趋严,加之各种突发的消极因素,都构成了一个个关乎生存的考验”,近日,上海一位“公转私”的私募基金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表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新近发布的一组私募登记备案数据也印证了这场寒冬。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为12.79万亿元,虽然环比继续增长了0.19亿元,但换个角度来看,证券类私募已是连续6个月缩水,而股权创投类私募也出现了增速放缓。

  不过,在业绩与规模双杀的沉重局面下,近段时间,该行业内却依然有“不甘”的暗流悄然涌动,不仅是外资私募贝莱德旗下A股基金已是满仓操作,还有新备案的股权创投私募管理人中隐现出工行、巨人网络、中船重工,甚至汇金公司等“大牌”身影。

  募资之难

  2018年的下半场目前已经开启了近两个月,A股市场先是在7月份出现了一段短时的超跌反弹,随后又归于沉寂,赚钱效应较差。私募基金亦难逃冲击,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单拿7月来说,融智八大策略除了管理期货类和固定收益类小幅收涨外,其他均告下跌,其中股票策略指数下跌 2.97%,事件驱动策略下跌3.39%,而截至7月底,今年年内这两个指数已分别下跌9.95%和12.67%。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8月,受市场多重消极因素影响,这种业绩整体下滑的局面也未能得到改观,反而是此前重仓消费等蓝筹白马股的不少大中型私募遭遇了打击,业绩随着消费股下跌而受挫。

  上月初,曾有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会坚守消费成长股,认为目前已经到了估值底部,具有投资价值,又抗跌避险。但最近,他表示确实已感到压力。

  不只是证券类私募,股权创投类私募也感受到了项目难做,而募资更难。据基金业协会上周末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7月份,股权创投类私募规模较上月增长逾3000亿,不过从增长幅度看已出现放缓。证券类私募规模则是延续滑坡态势,截至7月底,规模2.41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261.56亿元,减少4.97%。

  存量已登记私募新发产品的节奏也大大放缓。一家大型私募的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尽管银行并未停止代销他们的产品,但近半年时间,新增规模非常有限,即使是高净值客户,对权益类产品的认购欲望都极为低迷。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股票类私募基金发行规模为300.6亿元,而去年同期发行规模为1276.8亿元,降幅近80%。

  监管加强

  最新的基金业协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8月份以来,新增备案私募管理人共有132家,其中证券类私募33家,股权创投类私募96家,其他类私募3家,总数量相比前两个月同期亦有所减少。

  而尽管处于发展中的“黑暗”时期,目前来看,监管部门对于私募行业的整顿规范并没有减弱。拿最近震动业界的广州工商全面暂停私募机构工商注册登记来说,据记者核实,信息基本属实,只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广州第一次暂停私募机构工商注册,早在2016年上半年已经有过一次。工商注册暂停,相当于从源头上控制了增量。

  基金业协会方面,有私募人士透露,虽然匹配资管新规的行业指引还未出炉,大家暂时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合格投资者认定,但从最近协会反馈的投资者“准入条件”可以看出,对于投资者的出资能力、实缴出资情况非常关注。还有私募人士称,或许不久之后私募基金备案即要求上传投资者适当性文件,这将是一个拔高的门槛和庞大的工程。

  “事实上,今年以来很多小型私募已经悄然退出了,其中很大部分是完成登记半年后也没有发行产品的私募”,一家私募第三方负责人称,他透露,今年开始,他们的业务重点都转而放在了股权投资上,因为代销太难做了。

  而来自于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初,协会自实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联公示制度以来共注销了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虽然相较于2.4万多家存量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但掩盖这一现象的正是买卖“壳”的存在,当下私募卖壳生意火爆都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实则是“退出”的间接证明。

  “大牌”入编

  在目前的金融形势和市场环境下,且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私募基金行业已逐渐进入深水区,而能在深水区存活的只能是“大鱼”,最近多位资管行业资深人士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事实上,即使目前来看,私募行业的马太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据私募排排网统计,现在规模超过5亿的私募机构仅占行业的10%,但管理总规模却占据全行业的78%,百亿规模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33家,处于历史新高水平。

  还值得说明的是,目前市场和行业环境的低迷,仍未能阻挡不少“大牌”机构的入场。

  今年8月3日,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登记入榜,为股权创投类私募。不难看出,其股东背景就是工商银行,且全资控股。抢眼的是其实缴注册资本120亿元,员工73人,霸气侧漏。

  还有8月14日备案的上海银河星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吸引眼球。据公开信息,其股东为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央直属国有独资企业,它也是一家私募基金,为证券类私募,注册资本45亿元。而“穿透”翻看其背后的股东结构,汇金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财政部赫然出现。

  除这两家管理人外,还有的新进私募管理人股东背景为巨人网络等A股上市公司,亦不乏大型金控平台银行等。就此,多位受访的私募人士认为,对行业来说是好事,有利于夯实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