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885557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一站式服务 行业资讯 不良资产信息

互联网平台切入不良资产处置:目前多专注非银行类

发布时间2018-09-25 08:09 阅读量:568 返回列表

经济放缓和金融整顿周期中,不良资产的生成仍处于上升通道中,对于不良处置产业链而言,这意味着不断扩容的空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早在两年前,就有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瞄准这块蛋糕,将其视作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又一个“万亿风口”。

2016年仅在上半年内就涌现出近30家互联网不良处置平台,彼时监管机构就担忧过热迹象。而到现在,据记者粗略了解,各种模式中仅互联网催收平台就有上百家之多,但其中真正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工具解决的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市场扩容互联网企业切入

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一个产业,市场体量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按照产生源头,不良资产可分为银行贷款、传统民间贷款、应收账款及P2P等类别,不良规模正比于贷款余额,银行占绝对大头。

按照银行和非银行分类估算,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不良贷款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为1.58万亿元,不良率是1.74%。

非银行方面,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企业贷款余额12万亿,其他企业数据不详;传统民间贷款规模估计5万亿-10万亿;网贷行业方面,按网贷天眼研究院的报告,截至今年6月份贷款余额突破万亿达到10157.71亿元。因此,非银行类贷款余额大概20万亿-25万亿。非银行类贷款总体不良率大概率高于银行的不良率,总体不良规模或在3万-5万亿(不含关注类)。

一位大数据公司副总透露,其了解接触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一年付出的催收费用高达9亿,若按一般的收回率(1:10-1:15)计算,其一家需要催收的款项就已经超过100亿,可见不良资产规模以及不良处置的市场空间之大。

互联网企业瞄上这一领域的另一个条件是,监管正促使这一封闭领域逐渐向市场化企业放开。“以前是没有牌照就不让做,现在是没有牌照也可以做,只是在规模上有要求。”一位不良处置平台总经理向记者透露。

从模式上看,互联网处置平台基本可划分为“提供不良资产数据信息”和“搭建不良资产交易平台”两大类,其中后者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催收平台,占绝对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