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8855576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一站式服务 行业资讯 融资租赁快讯

融资租赁实务操作风控之有一种病叫作“租赁创新病”

发布时间2018-09-18 08:09 阅读量:552 返回列表

  在最不应该出现创新的租赁业,租赁公司齐声喊创新。

  

  这一景象称为“租赁创新病”。

  

  当下所有叫嚷创新的租赁公司,不是伪创新,就是诈骗犯。

  

  租赁是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有其典型特征。不是说租赁不能创新,租赁业创新自有其内涵。依托技术进步与组织改革,增进租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渗透是其创新逻辑。例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获客与审批效率,GPS与移动互联技术的使用,能够对租赁物实施更为有效的监控,极大降低租赁物的风险,从而普遍降低行业风险,诸如此类。

  

  挂着租赁的牌,不干租赁事儿的创新,像现在某些租赁公司开展的投行业务、委贷业务、通道业务,可谓伪创新。因为不论投资、委贷、保理,都是既有的金融产品,并不是租赁公司发明的,不能因为租赁公司干了投资、券商、银行的活儿就能称为创新。租赁公司做这些业务,是在跨界捞钱。通俗地说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说得难听一点,这种创新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所谓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监管政策的轻微变动,就会让租赁公司为自己的创新承担严重后果。如果这种创新发生在资金端,就很容易变成诈骗犯了,比如E租宝,P2P和融资租赁的结合就是一种完美的诈骗手段。

  

  当前业内租赁公司普遍号称的业务创新,称之为业务板块调整更为切合,硬称为创新实在勉强。看看现在租赁公司业务创新的方向,无非是回归实体,拥抱小微,汽车金融三大类。说到回归实体和拥抱小微,不过是回归租赁公司服务次级客户的本源,是政府债务和通道业务面临枯竭之际的无奈选择,而汽车金融则是传统租赁市场最为主要的租赁产品,具有成熟的产品设计和业务流程。一万家租赁公司,有九千家都试图进军汽车金融,聘个业务总监,写个可研报告,就成了业务创新?这些本来就是租赁公司的地盘,就应该是租赁公司干的业务,在玩了一圈政府债务的通道后,现在这些业务竟都成了创新业务?究竟要为租赁公司迷途知返而庆幸,还是要为租赁公司理直气壮地丢掉了吃饭的本领而汗颜?

  

  创新表示不背锅。

  

  租赁业的浮躁与焦虑,可谓创新病的病根。

  

  浮躁的表现,一曰傲慢。过去的一个经济周期里,得益于货币宽松和政府债务,租赁公司体量迅速膨胀,从万亿扩大至七、八万亿规模,俨然成了小信托。一些从业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成功,飘飘然起来,开始向往“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而故意或非故意地忽视了中外融资租赁基础资产的差异。

  

  研究表明,成功者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的努力而非客观因素,所以那句“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的名言让很多成功者梗梗于怀。当成功者太多的时候,怎样证明自己才是真成功?把创新挂在口头,不仅是一种政治正确,也是一种有效把自己与其他成功者区别的形式,暗示其他人行业风口的猪,只有自己是借助行业发展通过努力创新才获得成功的。

  

  浮躁的表现,二曰外行,步子迈得太快的后果是从业者中充斥大量非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远远超过专业从业人员比例绝对是行业一大特色,原因无他,行业发展太快,无法像其他金融行业那样有充分的人才培养周期。后果就是从业门槛大幅降低,极端者保险经济、房屋中介转行做起融资租赁反而做得风生水起。外行的特点就是目光短浅胆大手狠,所有的行业规律、职业道德在其眼中视若无物,什么赚钱干什么,怎么能做成就怎么做。除了没有专业能力外,坑蒙拐骗拉皮条无所不用其极,然后还会非常自豪地给自己的这些勾当披上创新的外衣。

  

  傲慢与外行,决定了租赁业这一轮轰轰烈烈的创新运动很快会偃旗息鼓。到现在为止,都是创新叫得响,没看到几家租赁公司真正在所谓的创新上有所突破,有所成果。原因无他,因傲慢与外行。轻视专业,就不会尊敬规律,总有一种我曾经成功过,现在无所不能的豪迈胸怀,习惯于指点江山。这种状态,我2012年前在许多民营企业家身上都看到过,现在他们都带着这种豪迈消失在中国经济的长河中。

  

  焦虑,与浮躁相伴相生,是业内创新驱动的另一因素。

  

  花无百日好。租赁行业成于政策,亦将毁于政策。

  

  租赁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注册管制的松散和政府监管失位,租赁业的扩张狂欢已近尾声。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府债务管治加紧,及租赁纳入银保监统一监管是租赁业狂欢结束的零点钟声。

  

  看似租赁业资产规模向十万亿高歌猛进,其实已如疲弩之末。政府债务管治或将从根本上断租赁业务增长的源泉。租赁业就像一个虚弱的胖子,气喘吁吁不堪一击,业务合规是当前租赁公司绕不过去的坎,监管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行业惊出一身冷汗。一些从业者已经从狂欢中品味到了朝不保夕的味道,焦虑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创新就是租赁焦虑症的救命稻草。正所谓病急乱投医,创新就是一个递到手上的药方子,不管对不对症,最起码政治正确,吃不死人。

  

  前车之鉴,可为后事之师。曾经有个段子:在中国怎么搞垮一个行业?政策扶持!光伏、电动车可为前车之鉴。上一个高举金融创新大旗意气风发的,正是曾被政策扶持而当前深陷地雷阵的P2P。